刘巧 2009年进入亿博检测技术有限公司,担任高级技术顾问。
精通各类检测认证标准,服务过上千家企业。 联系方式:13686173586(微信同号) 座机:0755-27958201 传真:0769-87309330
邮箱:liuqiao@ebotek.cn
地址:深圳市宝安新安六路勤业商务中心A栋一楼112-114
扫一扫加顾问微信
行业资讯
深圳亿博检测机构(EBOTEST)
中国包装机械行业如何实现跨越式发展
佛山亿博机械CE认证中心是一家专业做机械产品CE认证, 已有超过十年的检测认证经验,机械CE认证请认准亿博检测,服务热线:135-3022-3279
中国包装机械行业如何实现跨越式发展
中国的包装行业社会需求量大,科技含量日益提高,已成为我国国民经济中的重要产业之一。据预测,从2011年到2015年,包装工业总产值可达到6000亿元,平均每年以6%的速度增长。到2015年,纸包装制品可达到3600万吨。到2020年,中国包装工业将满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需求,建成一个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人才资源优势得到充分发挥的新型中国包装工业。包装工业已成为“朝阳”产业,发展潜力巨大。
包装机械是指能完成全部或部分产品和商品包装过程的机械,使用机械包装产品可提高生产率、减轻劳动强度、适应大规模生产的需要并满足清洁卫生的要求。我国包装机械起步较晚,1990年尚未形成完整的工业体系,“九五”规划后,我国包装机械得到迅速发展,年均增长速度超过30%,进入2000年以后,仍以20%左右的速度增长。
当前,中国包装机械行业已经走到了一个十字路口,走到了转型调整的关键时刻。我们迫切需要反思我们的发展,更加注重以新的发展理念、新的产品和技术、新的国际化战略,开辟一条新的可持续发展之路。
一、更加注重新理念的培育和夯实
行业的转型期,决定了企业经营行为必然随之转型。而这种转型,是以新的经营理念的树立为前提的。在未来的发展中,我们应当更加注重培育和夯实三大理念。
1、经营质量优先的理念
如果说前一个十年,是规模增长的时代,那么下一个十年,是经营质量为王的时代。
过去强调规模的增长,是行业发展的客观现实。因为在市场快速增长期,我们首先必须提升产能,不断满足市场需求。在跨国企业有着强大影响力的环境中,中国企业如果不做到足够的规模,也就不足以与跨国巨头同台竞技,不足以在海外市场占有一席之地。
现在强调经营质量,也是行业发展的必然。据调查数据,中国包装机械企业平均人均营业收入、人均利润、人均资产分别只有世界顶尖企业的12.95%、29.62%和1.57%左右;平均盈利水平只有世界包装机械企业平均盈利水平的12.06%。这种差距决定了中国包装机械企业在历经十年的较为粗放的增长之后,必然会追求一个精细化、效率化、资源配置最优化的时代。经营质量不高,没有核心竞争力的企业将被时代淘汰。
2、竞合的理念
包装机械行业的快速成长,离不开完全竞争的环境。正是众多的不同体制、不同地域、不同体量的行业企业一起同台竞技、各施所长,激发了各自的活力,造就了这个行业的精彩纷呈。
然而,同行企业间关系又不仅仅只是竞争关系。在一个行业走向成熟的阶段,更应当秉持一种竞合的理念。同行不应是对手,而应该是伙伴;不应是敌人,而应是战友。因为行业的和谐,有赖于每个企业自身的行为;行业的未来,也是我们共同的未来。企业在高端技术、内部管理、市场开拓等方面应当开放竞争,让我们能时刻感受到市场的压力,以保持斗志,竞相发展;在通用技术、配套资源、净化竞争环境等方面应当通力合作,以打造行业新形象。竞合理念,应当成为行业成熟度、企业成熟度的重要标志。
3、软实力的理念
人类文明进步的历史充分表明,没有文化力的积极引领,没有精神世界的极大富足,没有文化创造力的充分发挥,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即使具有相当的物质科技硬实力,也不可能长期立于世界先进民族之林。
企业更是如此。如果说前一个十年,是依赖有形资产增长的年代;那么,下一个十年,将更多地彰显企业无形资产的力量。一个企业的品牌形象、精神文化、管理能力等等,将成为决定企业能走多远的最重要的因素。
早在2000多年前,老子就倡导“以柔克刚”,可以说,在中国企业走向成熟的过程中,软实力的重要性不亚于硬实力。共同的愿景、健全的心智、开放包容的心态是成就世界级伟大企业的必备条件。
二、更加注重技术创新能力的培育和夯实
科技创新是制造业生存和发展的灵魂,是结构调整优化和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不竭动力。经过了十多年的快速增长,中国包装机械行业已经掌握了一些关键核心技术,具备了一定的创新能力,但不得不承认,与国外同行数十年的积累比起来,我们的技术和产品创新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在与信息技术的深度融合方面,包装机械行业未来一定是以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制造为核心,以此推动产品创新、制造技术创新、生产甚至是商业模式的创新,因此我们要加速信息化进程,提高创新设计能力,延伸制造业产业链,提高产业附加值;
在绿色制造方面,我们应当通过贯彻减量化、再利用、再循环的原则,推进绿色发展、循环发展、低碳发展,开发高效率、低消耗、低排放的绿色制造流程,降低制造业能源消耗总量,提高能源资源利用效率,倡导绿色产业文化;
在结构优化方面,只有不断地利用新技术来提升产业的技术含量,增加中低端制造业比较优势,才能实现优势产业的升级;在形成世界级的跨国大企业的同时,也要培育出一大批充满创新活力、“专精特”的中小企业,优化产业的组织结构。
三、更加注重国际化能力的培育和夯实
中国包装机械企业“走出去”,已是大势所趋,而且我们也已经取得了令世界瞩目的成绩。
在全球化时代,我们应当更加注重企业国际化能力的培育和夯实,走出一条新型国际化之路。
国际化,绝不仅仅只是把产品从中国卖到海外、把人派到海外、把工厂建到海外,而是去融入全球产业生态,去做一个由不同民族、不同国家、不同人文地域共同支撑起世界级企业。所以,当中国包装机械企业的战略、管理、技术、文化都以全球为维度时,“走出去”将不再意味着只从中国出发——世界既是我们的目的地,也是我们的出发地。
走出去,是进入国际大循环的竞争,是速度与耐力的比拼。在这场赛跑中,欧美跨国公司比中国企业起跑的时间早、速度快,管理理念、技术资源、本土化能力等远强于中国企业。他们早已为全球经济一体化打开通道,早已形成国际竞争和规则。
跨越式增长方能走出去甚至赶超
同一赛场、起点不同、速度不同、差距不小,这就是我们走出去面临的现状。因此,起跑晚了别人几十年的中国包装机械企业,尤其需要“跳级”发展,需要比别人更快的速度,需要走出一条新型国际化道路。
如果我们的国际化之路仍旧依赖于卖产品、派人员、建工厂,依赖于把在中国发展的老模式复制到海外,则无异于用“走”的速度和别人赛跑,我们将永远赶不上领先者的步伐,甚至会被越甩越远。
因此,我们要谋全球而非谋中国,我们的出发地不能仅仅在中国,更是在全球各地;这种新型的国际化道路,不能仅仅按部就班地等待自然生长和进化,更要通过借力来实现“跳级”式的发展。这个“力”,就是国际资本市场。借力国际资本市场,适时进行海外并购,才能使中国企业的制度、管理、技术、文化和价值观高位对接、快速成熟,才能与跨国公司站在同一水平线、处在同一个重量级。一次跨国并购就是一次国际化的成人礼,就是一次跨越,就能不断拉近与领先者的距离。
所以说,中国包装机械企业在产品走出去、人员走出去、企业走出去的同时,要更加注重培育资本运作能力和资源整合能力。以世界为维度,在资本市场的催化下,才能花开全球,跳级发展。正是在这个意义上看,我们的出发地不仅仅是在中国,而在全球。
尽管国内包装机械市场前景广阔,但诸如单机自动化、稳定性和可靠性差、外观造型不美观、寿命短等问题也使国内包装机械产品饱受诟病。同时,我国大多数技术较为先进的包装机械的研发还处在仿制阶段,独立开发的能力十分有限。
为此,不少国外大企业将自己的技术和部件引入中国,在本土加工,从而降低了成本,不仅在高端市场上抢占市场份额,也在中低端市场与国内企业展开了激烈竞争。
我国包装机械要满足食品、制药等相关行业快速发展的需求,并积极参与国际竞争,就必须打破“小而散”的行业态势,在“高精尖”的方向上不断前进。随着科技的发展,未来包装业将配合产业自动化趋势,在技术发展上朝着机械功能多元化、结构设计标准化、模组化、控制智能化、结构高精度化等几个方向发展。
随着市场的变化,国内包装机械也在不断成长,国内包装机械厂商向开发快速、低能耗、低成本的包装设备方向发展。目前国内包装机械制造商致力于研究高科技、伺服贴标机高素质生产及可靠的服务。未来,随着行业相关政策的扶持及相关行业的发展,包装机械制造行业增速有望保持在18%以上,至2015年,行业(规模以上企业)市场规模将近450亿元。
中国虽然已经是包装大国,但还不是强国。目前,我国包装企业已发展到几十万家,仅温州一地就有5000多家,但其中规模以上企业只有2万多家,大部分都是小微企业。包装产业"大而不强"的矛盾仍然十分突出:产业结构不合理、产品档次偏低、自主创新能力弱等问题,已经成为我国包装产业发展的"瓶颈"和"软肋"。
包装产业是一个无所不包、永续发展的朝阳产业。包装产业的发展水平不仅体现综合国力和竞争力,而且是一个国家科技进步和社会文明的重要标志。包装产业是一项全球性的产业,当今世界任何文化都离不开包装,离开包装就无法生存。世界各国的人因为语言的不同和海关的设置而被分割。而对于包装产业而言,不同的国家和社会都在做同样的事情,包括保存、储存、容纳、运输和销售等。
包装产业的发展不仅仅依靠科学技术、专业设备和创新思维,还依靠完整的工作体系,健全的生产制度等等,而我国的包装产业正在续续发展中为整个行业增添活力。
有产品办理检测认证或想了解更多详情资讯,请联系亿博检测中心:
亿博检测高级销售顾问certified engineer
相关文章